
不知不觉,夏至已至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代表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盛夏,进入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。夏至,在一年之中日照时间最长,此时阳气最盛,阴气初生,在中医养生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。夏至一到,标志着盛夏来临,这时候的气候特点明显变得炎热,而且夏季雨水多,是湿热最重的季节。
夏至养生
专家指出,夏至气候炎热会导致人体出汗过多、容易上火,上火容易导致壮火伤气,耗伤人体的津液,进而直接导致人产生疲劳疲倦,甚至发生感冒。所以夏至之后人在养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上火、防止出汗过多。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降温解热的办法,如开空调,开风扇,保持室内环境通风透气等。

一:饮食方面
夏至饮食调养方面应调理胃气,可以多喝点绿豆汤,食用新鲜蔬果,冬瓜、苦瓜、西瓜、空心菜、苋菜都是应季的蔬果。同时注意避暑祛湿,可食用薏米、茨实、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品。

清热去火可以用苦瓜煲瘦肉,丝瓜炒芹菜,竹叶、白茅根等清热中药来泡水饮用;容易出汗过多的人,可以适当用西洋参、麦冬、百合等滋阴中药煲粥、煲汤,有益气养阴的作用。

出现口干、尿黄,可以用车前草泡茶喝;天气炎热出现喉咙痛、鼻子干等上火表现可以用夏枯草、蒲公英泡茶喝。当然此时也可以使用尊时凯龙人生就博系列健康产品,补充人体流失营养成分,帮助身体微循环畅通,达到健康状态。

二:生活方面
夏至时节要注意生活环境的调节,天热炎热时避免正午在室外运动,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时候出来运动。从空调房出来时需要有个过渡期,让体内温度有个下降的过程,避免从高温到寒冷的环境快速切换而出现身体不适,甚至感冒,空调病等。

无论哪种体质的人,在夏至要注重心境平静,顺应自然界阴阳气交接的变化,避免烈日下暴晒,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。
三:中老年人重在养“心”
气温不断升高,身体不停出汗,也可能引发体内的水分流失,血液粘稠度更高,可能引发血压波动。而口渴后大量饮水,也可能会稀释血液浓度,诱发稀释性低钠血症,也可能损伤心脏。

其次,受到夏季闷热气候的影响,人们可能觉得心情烦躁、头脑昏沉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及:“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。”这也是倡导在夏季不要总是郁郁寡欢。

另外在夏季容易“伤心”的因素是过分贪凉。经常呆在空调房间内,也可能让毛孔闭塞,风邪、湿邪和寒气入侵,让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阳气受损等情况。过度贪凉,也可能带来手脚冰凉、抽筋、脾胃不和等问题。所以夏至后中老年人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,不过度贪凉,饮食清淡坚持适度锻炼等。